防爆认证关键组成及其意义
防爆认证关键组成及其意义
一、防爆标识(Ex)
通用标识,表明设备通过防爆认证,适用于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的环境。
二、防爆形式
(1)隔爆型(d):设备有坚固外壳,能承受内部爆炸压力,阻止内部爆炸向周围传播 ,如化工厂的电机等。分da、db、dc,对应不同设备保护级别。
(2)增安型(e):从设计上减少点燃可能性,用于较安全的爆炸性环境,如一些照明灯具 。
(3)本质安全型(i):通过限制电路能量防止点燃,适用于更危险环境 。分ia、ib、ic,ia可用于0区(连续存在爆炸性气体) 。
(4)正压型(p):保持设备内部正压,防止外部爆炸性气体进入,如一些大型电气装置 。
(5)油浸型(o):将设备浸没在油中,避免内部部件与外部爆炸性物质接触而引发点燃 。
(6)浇封型(m):把设备浇封在树脂中,隔离内部可能的点燃源 。
三、设备类别
(1)Ⅰ类:用于煤矿井下(甲烷)用气设备 。
(2)Ⅱ类:适用于除煤矿井下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,又分ⅡA、ⅡB、ⅡC ,ⅡC可用于ⅡA和ⅡB环境,危险性最高。
(3)Ⅲ类:用于除煤矿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,分ⅢA(可燃性飞絮) 、ⅢB(非导电性粉尘)、ⅢC(导电性粉尘 ) 。
四、温度组别(T1 - T6 )
代表设备正常运行时表面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级 。T1(最高450℃ ) - T6(最高85℃ ),温度组别越高,允许最高表面温度越低,在危险环境中越安全,需确保设备温度组别低于周围爆炸性气体引燃温度。
五、设备保护级别(EPL )
(1)爆炸性气体环境:Ga(“很高”保护级别,正常、预期故障、罕见故障时都不是点燃源 );Gb(“高”保护级别,正常和预期故障时不是点燃源 );Gc(“一般”保护级别,正常运行时不是点燃源) 。
(2)爆炸性粉尘环境:Da(“很高”保护级别 );Db(“高”保护级别 );Dc(“一般”保护级别 )。